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106 學年度 第 1 學期課程大綱
請落實並尊重智慧財產權保護,不得非法影印、下載,敬請使用正版教科書。
部別 日間部

學制

日四技

必(選)修

共必

學分/時數

2.0/2.0
課程名稱 中文 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一 課程代碼 F0050970
英文 All-out Defense Education Military Training-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開課班級 F021M0四輪一甲班級人數:1/66
授課教師  黃素卿
先修課程  
教學目標 中文  本教學目標期望學生能在(一)知識上學習到我國的陸、海、空軍主要武器裝備。(二)技能上能習得國軍基本教練的要領,養成標準儀態。(三)在態度上希望能多關心國防相關活動,進而養成愛國心。
英文  The teaching goal:1.Knowledge:Students will know the army, navy and air force major weapons and equipmentm. 2.Skill: learn to basic essentials military skills. 3.Attitude:Students can interest defense-related activities, and then to develop patriotism.
課程大綱 中文  1.能理解國際情勢與區域安全情勢的現況與轉變。 2.能了解目前中國大陸政、軍、經發展及兩岸情勢、軍人服制與機艦識別。 3.能指出當前國際情勢與重要安全議題,及我國可能的因應之道。 4.能說出保防工作的重要性,建立全民心防與保防觀念。 5.能藉由我國主權爭端與威脅等議題,強化國家主權概念,提升憂患意識,培養愛國情操。
英文  
教學型態
(授課方式)

  1.為建構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全民國防基本素養,在內容準備上應多面向蒐整,並於課程講述時以淺顯的敘述,引證課文的內涵精義。此外,要求學生預習,使授課時能產生共鳴,達成教學總目標。 2.講述國際安全環境、世界情勢、當前國家局勢、政經發展的實務面,並配合相關教學多媒體或活動設計,以達教學目標。 3.介紹國際情勢與區域安全情勢的現況與轉變,培育學生宏觀的國際視野。 4.介紹我國主權爭端與威脅等議題,探討國際海權爭議的複雜性及面對爭議、衝突時的正確作為,藉以喚起學生國家主權意識,強化全民國防共識。 5.說明當前國際重要安全議題,如地緣戰略與傳統領土主權問題、網路安全、大規模毀滅性武器、恐怖主義、糧食安全、跨國人口流動、能源安全、氣候變遷、文化與資訊安全等,進而強化學生國家安全概念。6.為強化學生對兩岸情勢與軍事戰略的關注,透過課本圖片集錦介紹兩岸機艦,以提升學習興趣。7.說明保防工作的重要性,使學生了解在國家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,我國才能永續發展。 8.設定國際情勢主題,指導學生分組蒐集相關資料,實施分組報告,以提升教學成效。

課程影音介紹

 影音連結

課程地圖連結

地圖連結

遠距教學連結

課程LINE群
(首次僅可手機加入)

學習成效
(能力指標)
    專業倫理 20%
    資訊能力 0%
    外語能力 0%
    表達溝通 10%
    整合創新 10%
    熱忱抗壓 10%
    服務學習 15%
    人文素養 10%
    關懷生命 15%
    敬業樂群 10%
課程計畫(進度)
週次 主題與內容
1  1.學期課程內容介紹、評分及上課注意事項說明 2.反黑、反毒、反霸凌宣導 3.區域安全
2  1-3.美、歐、非洲區域情勢與重要安全議題
3  2.亞太重要安全議題
4  2-2.朝鮮半島的衝突與危機
5  2-3.東海領土爭議
6  2-4.南海情勢與議題
7  2-5.「中」、印邊界衝突
8  2-6.美國重返亞太與再平衡策略
9  1.武裝衝突法及日內瓦公約 2.期中考
10  4.國際重要安全議題 4-1.地緣戰略與傳統領土主權問題 4-2.網路安全與威脅 4-3.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持續擴散
11  4-4.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 4-5.糧食安全 4-6.人口流動與非法移民
12  4-7.能源安全 4-8.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 4-9.文化安全
13  4-10.資訊安全 4-11.海上安全 5.敵情教育及兩岸情勢 5-1.認識中國共產黨 5-1-1.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背景 5-1-2.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建立
14  5-1-3.中國共產黨的思想 5-2.中國大陸政經、外交及軍事發展現況 5-2-1.政治發展 5-2-2.外交發展 5-2-3.經濟發展
15  5-2-4.社會發展 5-2-5.軍事發展 5-3.兩岸情勢分析 5-3-1.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特點 5-3-2.當前臺海情勢
16  6.機艦與人員識別 6-2.國軍服制與階級識別 6-3.中國大陸機艦識別 6-4.國軍機艦識別
17  7.保防教育 7-1.保防工作的重要性 7-2.如何建立心防與全民保防
18  期末考
成績評量
方式
 平時成績40% 期中考30% 期末考30%  
修課應注意事項  上課請帶課本,上課勿穿短褲拖鞋,上課嚴禁使用手機及睡覺,課堂嚴禁打鬧嘻笑。  
指定書目   
參考書目  1.Fredericde Mulinen(2005)。武裝部隊戰爭法使用手冊。桃園:國防大學。 2.Hsu, Szu-chien(2000). "Central-Local Relations in the PRC under the Tax Assignment System:An Empirical Evaluation, 1994-97", Issues & Studies, 36(2), p.32-72. 3.US Joint Chief of Staff(2011). The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:2011 Redefining America’s Leadership. Washington D.C.:US DoD. 4.US DoD(2013).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: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’s Republic of China 2013. Washington D.C.:US DoD. 5.方天賜(2006)。中印開放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之評析。戰略安全研析,16。 6.戈正平(2012)。建立敵情觀念,維護國家安全。年度安全工作總結教育全文。臺北:國防部。 7.王東(2001)。中華騰飛論──毛澤東、鄧小平、江澤民三代領導的理論創新。北京:中國人民出版社。 8.石之瑜(2001)。少數民族作為研究方法。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訊,第56期。 9.朱昭華(2010)。麥克馬洪線問題的爭論及其解決。蘇州科技學院學報(社會科學版),27(6)。 10.西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(2005)。西藏自治區誌──外事誌。北京:中國藏學出版社。 11.吳玉山(2001)。共產世界的變遷:四個共產政權比較。臺北:東大圖書公司。 12.沈明室(2011)。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戰略意涵。戰略安全研析,74,25-34。 13.沈明室(2012)。中印邊界爭議的解決與未來發展。中國大陸研究,46(7),89-107。 14.沈明室(2012)。中國大陸近期東海軍演的內涵、意圖與未來發展。戰略安全研析,87,4-12。 15.沈明室(2012)。中菲黃岩島對峙的美國政策取向。戰略安全研析,85,27-33。 16.沈明室(2012)。美國重返亞太軍事戰略:戰略內涵的觀點。戰略安全研析,83,22-33。 17.沈明室(2013年1月24日)。網路攻防已成為區域安全的重要議題。臺灣時報。 18.呂昭義、楊永平(2011)。達旺歷史歸屬論。 19.中國邊疆史地研究,21(1)。 20.周茂林(2006)。中印開放錫金古山口之戰略評析。戰略安全研析,15。 21.邱伯浩等箸(2003)。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大解構。臺北:揚智出版社。 22.邱美榮(2009)。邊界功能視角的中印邊界爭端研究。世界經濟與政治,12。 23.俞正山(2001)。武裝衝突法。北京:軍事科學。 24.胡念祖(2012年8月11日)。東海和平倡議誰信。中國時報。 25.施哲雄主編(2007)。發現當代中國。臺北:揚智出版社。 26.後備司令部(2006)。新兵政治教育讀本。臺北:後備司令部。 27.洪銘德、游智偉(2009)。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: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。展望與探索,7(12)。 28.苗麗(2010)。淺析中印邊界問題。改革與開放,9。 29.康民軍(2008)。中印邊界西段的東半部分有條約的根據嗎。中國邊疆史地研究,18(2)。 30.張大為、王筱欣(1994)。中印邊界問題研究。重慶工業管理學院學報,8(1)。 31.國防部(2000)。國軍政治教育實施辦法。臺北:國防部。 32.國防部(2008)。國軍保密工作教則。臺北:國防部。 33.國防部(2009)。新兵敵情教育教材。臺北:國防部。 34.國防部(2010)。新兵敵情教育教材。臺北:國防部。 35.國防部(2011)。新兵敵情教育教材。臺北:國防部。 36.國防部(2013)。中華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。臺北:國防部。 37.國防部(2013)。中華民國102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。臺北:國防部。 38.國際紅十字會(2005)。中道之師:武裝衝突法手冊。桃園:國防大學。 39.盛紅生等(2003)。武力的邊界。北京:時事。 40.陸軍官校(2010)。保防教育教材。高雄:陸軍官校。 41.陳會娟(2004)。中印邊界糾紛中的地緣因素。南亞研究季刊,4。 42.景鵬娟(2009)。試析中印邊界問題的真相。商業文化,10 月。 43.董玉潔(2009)。難解中印邊界棋局。世界知識,17。 44.劉志鵬(2004)。南海及周邊國家地區的戰略態勢與中國對策。成都教育學院學報,18(12)。 45.鞠海龍(2010)。近代中國的南海維權與中國南海的歷史性權利。中州學刊,2。 46.叢文勝(2005)。戰爭法。北京:軍事科學。 47.關培風、胡德坤(2010)。新中國邊界政策的形成與發展。湖北社會科學,2。 48.中華民國外交部,http://www.mofa.gov.tw 49.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,http://www.mac.gov.tw 50.中華民國國防法規資料庫,http://law.mnd.gov.tw 51.中華民國國防部,http://www.mnd.gov.tw 52.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、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,http://www.gwytb.gov.cn 53.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,http://www.gov.cn 54.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,http://www.mod.gov.cn